摘 要: | (一)引言 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里;还是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抑或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真切的问题:即对人类生活方式的研究已显得多么迫切和重要。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理论上,我们偏重对生产方式的研究,忽视了生活方式的理论探讨;以致导致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困难。此其一。理论上的偏颇也招致实际工作中的困境,社会多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失当、生产与消费脱节、市场供应与人们实际生活需求背离、商品积压等等。此其二。更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的片面性,造成了人们思想意识中的混乱,甚至造成这样一个假象:似乎研究生活方式就是资产阶级的享乐哲学,吃、喝、玩、乐成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于是,“越穷越光荣”曾一度成为一些人头脑中的生活逻辑;“艰苦朴素”、“勤俭约节”也被错误地理解为一种约束个人生活的僵死教条。此其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