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初性的外在符合到模拟性的主体反思——现代性文本学与后现代性文本学的差异 |
| |
作者姓名: | 宋晓杰 |
| |
作者单位: |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210093 |
| |
摘 要: | 对于现代性文本学而言,文本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和开放性,但仍然处于一种既定的现成状态。文本背后始终假定原初意义的确定存在,思想的生产机制仍旧局限在非生产性的封闭结构中,以再现对某种原初性目的论的符合。在后现代性文本学的视域中,文本的既成性与意义的原初性,经由复合性和生产性的发生逻辑,被动态化为一种能指意指的生产过程。思想构境论充分结合了主体的生产性反思与特定历史情境的多元编织。它在去中心的、开放的思想生产过程中,颠覆和超越了真理原像的恒久秩序,并把思想的生成当作主体当下所建构的对文本"原初语境"的拟现,从而指向一种后文本学的主体反思。
|
关 键 词: | 后现代性文本学 思想构境论 原初性 模拟性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