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就业质量的代际差异——基于江苏、浙江、广东的农民工调查数据
作者姓名:马继迁  张宏如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常州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边缘失地农民就业质量问题研究”(13CRK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员工帮助计划与企业社工机制创新研究”(14BSH040);常州大学青年发展基金项目“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基于江苏的调查”(2012QN02)
摘    要:农民工就业质量议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重大课题。文章利用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对两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新生代相比,老一代农民工的劳动报酬综合情况较好,工作较为稳定,工作环境更人性一些,劳资关系也更加和谐;而社会保险与福利待遇享受、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情况要更好些。这种差异,与两代农民工不同的价值追求与权利意识、企业非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两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总体上还比较低,可以通过加强法制保障、提高就业能力等路径,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就业质量。

关 键 词:农民工  就业质量  代际差异  老一代  新生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谢娅婷,张勃.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与城镇落户意愿研究——基于代际差异的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9):106-112.
[2]、张智勇.农民工市民化的代际实现——基于农户兼业、农民工就业与农民工市民化比较的视角[J].江汉论坛,2009(11).
[3]、李琼英.农民工集体行动参与的代际差异性实证分析——基于珠三角的调查数据[J].学术界,2013(7).
[4]、何筠,张嘉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代际差异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2):218-227.
[5]、冯菲菲,史春林.农民工利益观念的代际差异[J].广西社会科学,2012(8):113-116.
[6]、冯菲菲,刘建涛,史春林.农民工文化观念的代际差异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2).
[7]、宋山梅,刘文霞.代际差异视角下资本禀赋对农民工就业选择影响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4(10).
[8]、陈如.代际分流:当前农民工就业的必然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09(9).
[9]、李鸿阶,张旭华.对外贸易发展质量省际比较与提升路径选择——基于福建与广东、江苏、浙江比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
[10]、尹华北,张振环,杨琦.农民工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及代际差异研究——采用CHIPS、CLDS和CGSS微观调查数据的组群分析[J].西部论坛,2020(5):22-31.
[11]、张鹏,何祖润.农民工就业结构代际差异的成因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3(2).
[12]、麻宝斌,李国梁,杜平.社会结构、代际差异与触网程度:数字红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七省市调查数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60(4):52-61.
[13]、田先红.返乡农民工村庄适应的代际差异——兼谈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群体的影响[J].东岳论丛,2009(7).
[14]、蒋承,王天骄.我国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特征、结构与质量——基于2007-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J].社会科学战线,2020(10):271-275.
[15]、户籍歧视与农民工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代际差异[J].广东社会科学
[16]、张健.山东与江苏、上海、浙江、广东五省市投资比较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6(1):110-114.
[17]、莫涛.汇率变动、企业行为与经济增长方式 ——基于浙江、山东、广东等地调查的研究[J].东南学术,2007(2):116-121.
[18]、熊智伟,王征兵.外出农民工返乡的收入临界值分析——基于江西、广东两省32县市的调查研究[J].中州学刊,2011(2).
[19]、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
[20]、就业质量、社会公平感与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