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传统文化进入消费社会的包装改造途径
引用本文:陈莉.传统文化进入消费社会的包装改造途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1):96-98.
作者姓名:陈莉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咸阳,712000
摘    要:目前的中国已表现出许多消费社会的特征,许多传统文化也成为消费品.由于传统文化的消费主体已不再是文人士大夫和文化精英,因而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包装和改造,以使其转换为适合大众消费口味的文化形式.通过去除深度模式、图像化、类像化等包装改造途径,传统文化才可以进入消费社会.经过这样的包装改造后,传统文化在消费社会成为具有平面化、碎片化特征以及注重感观刺激效果的后现代文化.

关 键 词:传统文化  消费社会  包装  改造  鲍德里亚  传统文化  消费社会  包装  后现代文化  效果  刺激  碎片化  平面化  改造途径  类像化  图像  深度模式  文化形式  口味  大众消费  转换  文化精英  文人士大夫  消费主体  消费品
文章编号:1007-4937(2007)01-0096-03
修稿时间:2006年7月19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