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主体性道德选择:当代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
作者姓名:葛桦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政法学院
摘    要:
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是一种顺从的教育。由于理念的错位和功利化的驱使,传统道德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理性价值",片面强调个体的服从,忽视了个体主体性,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权利。主体性道德选择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社会结构的转型、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主体性道德选择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道德选择的教育也成了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

关 键 词:主体性  道德选择  道德教育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马军.马克思主体性叙事的内在逻辑与当代语境[J].江汉论坛,2024(5):60-65.
[2]、邓清华.浅析主体性道德教育[J].重庆社会科学,2005(1):97-99.
[3]、张新玉.道德实践:道德教育的本体[J].社会科学战线,2006,142(4):294-295.
[4]、李建华,高清林.官德:社会的主体性道德[J].社会科学,1998(12).
[5]、房玫.道德教育的主体性视角[J].学术界,2007(2):164-167.
[6]、刘广斌.内生主体性诉求:中国高等教育的双重转型[J].湖南社会科学,2013(2).
[7]、杨能山.传统道德思想及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J].船山学刊,2008(2):229-231.
[8]、李孝川.超越理性限度:教育变革的内在诉求[J].学术探索,2015(2):153-156.
[9]、季海菊.心灵和谐:当代道德教育的新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08(8).
[10]、陆静.试论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的原则[J].理论界,2011(9).
[11]、白华.论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主体性[J].人文杂志,2004(3):182-184.
[12]、曹清燕.主体性原则: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一种解读[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2):127-131.
[13]、李成旺.从道德自律看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伦理意义[J].河北学刊,2000(5).
[14]、陈化.对话:生命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J].理论界,2014(4):57-60.
[15]、张志刚.政府管理的道德诉求[J].江苏社会科学,2008(4).
[16]、张伟强.道德与道德教育新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3,1(2):52-54.
[17]、吴来桂.内生主体性诉求:制造业节能减排考核指标体系构建[J].东岳论丛,2012,33(12):154-157.
[18]、李成旺.主体性与道德自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19]、兰秀良.个人道德主体性沉思[J].学术月刊,1987(2).
[20]、任建东.论道德的主体性本质[J].东岳论丛,1993(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