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制度背景:经济形态的“顺超”与“逆转” |
| |
作者姓名: | 吴金明 李轶平 |
| |
作者单位: | 长沙铁道学院经管院,长沙铁道学院经管院 湖南 长沙 410075,湖南 长沙 410075 |
| |
摘 要: | 分析认为:(1)中国国有企业的生成是适应中国由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兼容性”经济形态向时间经济形态的“畸型”或“变态”——产品经济形态实行“超越式”转换选择在微观基础上的必然结果;(2)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绝非“计划经济的失败”所诱发,而是人们对经济形态及其资源配置方式与基础作了超越生产力水平的选择与“错位”式组合并带来严重后果后,在新时期对经济形态及其资源配置方式与基础所作出的带根本性的重新选择与组合的必然结果,亦即由不切实际的产品经济形态及其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形态及其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实现“逆向式”转换选择与组合在微观经济基础上的具体体现。
|
关 键 词: | 社会经济形态 转型 国有企业改革 背景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