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古英语诗歌中荒野景观的文化内涵——从亨利·列斐伏尔的后现代空间理论谈起
引用本文:张涛.论古英语诗歌中荒野景观的文化内涵——从亨利·列斐伏尔的后现代空间理论谈起[J].暨南学报,2014(5).
作者姓名:张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国动物叙事文学研究:1150—1500》(批准号:11YJC752040)
摘    要:将古英语诗歌中的荒野景观置于空间理论视阈下考察,它们呈现出多层次含义:既表现为《贝奥武甫》里与文明空间的对立存在,也可具象《流浪者》等抒情诗歌中人物内心的荒凉,还在《古特拉克A》等宗教性诗歌里体现为人物发展的阈限阶段。这些个人、社会、宗教方面的指涉意义折射出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日耳曼传统和基督教传统合力作用下人们对社会关系、身份构建和家园概念的认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蕴涵。

关 键 词:古英语诗歌  荒野景观  空间理论  文化内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