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龙场悟道以后提出的首个重要命题,“知行合一”贯穿于王阳明中晚年思想。在他看来,“知”从根本上来说是指直接发自本心的痛切感受、本然好恶,即“本心之知”。知行合一有三层含义:本来合一、能够合一,应该合一。这一命题旨在纠正朱子对本心之知作用的忽视,强调它具有直接性和充足性,提醒人们将它的直接性和充足性具体实现出来。知行合一的表述形式并不完美,因为“知”既可表示本心之知,也可表示知识或知觉,以至于容易混淆;而“合一”的逻辑前提是分离,因而这个命题本身就潜藏着否定知行一体的因素。王阳明之所以仍采取这一形式,是为了提醒人们重建知与行,进而重建我与万物的原初关联,让人意识到知原本就是能导出行的痛切之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