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解构的“典故”——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新论
作者姓名:万燕
摘    要:本文比照白居易的《长恨歌》,认为王安忆的《长恨歌》是以上海和上海的女人为歌重新确定了“史诗”和“女人”的概念,在把上海这座城市化为女人的心灵的同时,拆解了女人的历史,构筑了女人的现代,为当代女性城市文本组建了一个界碑

关 键 词:女人,史诗,典故,王安忆,《长恨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引证文献(本文共被引8次):
[1]、董蕾.从《桃之夭夭》看王安忆小说精神的内在转变[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5-89.
[2]、李俊红.解读王安忆《长恨歌》中的闺阁情谊[J].语文学刊,2010(2).
[3]、刘福珍,蔡勤.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悲剧成因[J].安徽文学,2007(1):15-16.
[4]、周引莉.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王安忆与古典诗词[J].名作欣赏,2007(24).
[5]、黄嫣.一样的红颜薄命,不一样的悲剧色彩——评王安忆的《长恨歌》[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63-65.
[6]、周引莉.论王安忆对古典诗词借鉴[J].当代文坛,2005(2):39-41.
[7]、周引莉.论王安忆对古典诗词的借鉴[J].当代文坛,2005,20(2):39-41.
[8]、程箐 肖亮.时间之维与生命之思——王安忆《长恨歌》解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5):67-70.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