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滕尼斯“共同体”理论的中国化及其当代意义——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构建的创新发展
引用本文:刘海涛.滕尼斯“共同体”理论的中国化及其当代意义——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构建的创新发展[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作者姓名:刘海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礼物流动与民族交融:人类学视野下的共同体初探”(2020ZLJDGR005)。
摘    要: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古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基于"身前身后的欧洲市民社会"提出了一种"共同体"理论。20世纪30~40年代,以吴文藻、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在引入和消化滕尼斯"共同体"概念的同时,基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变迁和经济社会转型,开启了一条滕尼斯"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创新之路,这对于推进当今学界"共同体"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构建的创新发展亦有重要影响。

关 键 词:滕尼斯  共同体  社区  中国化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