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文化角度看“知青运动”
摘    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面积展开并形成一种运动,是在1968年.毛泽东同志点明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目的,是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贫下中农是否教育了知识青年,以及教育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如何,我们不在这里进行探讨.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农村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文化上,是知识青年改造了农村.这种改造是知识青年对农村的非主观改造,是无意识的对农村的改造.这种改造的实质,是代表进步文化的都市文化,对相对落后的乡村文化的改造.知识青年从城市来到乡村,大数量地集中地且长期地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生活在农村,这在我国历史上不曾有过.人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知识青年以其自身的知识、存在和行为方式表现着都市文化,影响和改造着农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十几年间,社会的传播媒介还仅局限于有线广播和报刊书籍.农村人对都市文化的了解和接触,仅限于个别人偶尔走马观花后的描绘和传媒的间接介绍.这些,远不及都市里来的文化群体更能直接表现都市文化.在农村,接受都市文化较早的是生长在乡村的青年人,尤其是乡村中的文化青年.一方面是青年人少保守,愿意并易于接受来自于“城市”的东西;另一方面,青年人与青年人的较多的接触机遇,也造成了他们首先接纳进步文化的良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