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机器同伴”:新型亲密关系下的“人机共情”现象思考
作者姓名:何双百
作者单位:;1.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随着社交机器人逐渐出现在家庭、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日常生活与媒介交流环境里,他们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在人与机器建立新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同理心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人们通常认为与机器人的社会互动是基于"拟人化",即对人类社会能力的想象投射,然而此说法争议较大。本文拟将社交机器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人机互动的现象描述,探讨我们能不能对机器人产生同理心这一认知谜题;然后进一步讨论"是否应该以及为什么需要对机器人移情"等问题;最后在直接感知理论(DPT)的基础上提出"非对称社会互动感知论"这一描述性框架,探索社会化在"人机共情"现象里达成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社交机器人  人机共情  移情  互动感知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