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圣王与圣人——儒家“崇圣”信仰的渊源与流变 |
| |
作者姓名: | 白欲晓 |
| |
作者单位: |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
| |
基金项目: |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ZJ038) |
| |
摘 要: | 在中国上古宗教文化中,"圣"的原初意义是听闻神命,"圣"人乃是通神之人。随着"绝地天通"的宗教和政治改革,"通神而圣"的身份为王者所垄断,王者成为"圣"王。春秋以降,伴随"圣"的德性化改造,儒家塑造出新的"圣王"与"圣人"。在王权政治下,对"圣王"的神性肯定与德性要求、道与势的冲突与调适,构成了儒家崇圣信仰的内在紧张。随着"圣王"理想的现实失落,儒家的"崇圣"信仰历史地落到"圣人"身上。
|
关 键 词: | 儒家 圣 圣王 圣人 王权政治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