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吕剑波.如何让“准老人”适应社区生活[J].社区,2012(9):49-50. |
[2]、 | 钟广.社区让老人用上“钟点工”[J].社区,2006(9). |
[3]、 | “睦邻点”让社区老人老有所乐[J].社区 |
[4]、 | 孙思梅.“聊天护士”让社区老人不再孤独[J].社区,2006(4). |
[5]、 | 冯舒明.社区老人“网上行”[J].社区,2005(15):30-30. |
[6]、 | 曹兰芬.社区俱乐部让老人同享“阳光灿烂的日子”[J].社区,2014(6):18-19. |
[7]、 | 张兴勤.如何让更多的老人走进社区老年学校[J].社区,2010(31):31-32. |
[8]、 | 云霞.社区老人的快乐生活[J].老友,2012(4):31-31. |
[9]、 | 张秀萍,柳中权,赵维良.建立“空巢”老人社区生活支持体系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434-437. |
[10]、 | 王花枝,徐占伟.社区老人“双轨”养老[J].社区,2013(2):25. |
[11]、 | 主花枝,徐占伟.社区老人“双轨”养老[J].社区,2013(3):25-25. |
[12]、 | 吕莉.“准老人”怎样排解心理困扰[J].人生与伴侣,2006(1):42-43. |
[13]、 | 郝健凤,陈瑶.“党员沙龙”让社区党组织生活更丰富[J].社区,2011(4):28-28. |
[14]、 | 郝健凤,陈瑶.“党员沙龙”让社区党组织生活更丰富[J].社区,2011(3):28. |
[15]、 | 杨璐,张丹.如何让年轻人对社区“热”起来[J].社区,2007(10). |
[16]、 | 李克春,姜雅真.小学生关爱社区“三无”老人[J].社区,2002(7). |
[17]、 | 宣金祥范正磊.社区老人的“开心屋”[J].社区,2015(25):42-43. |
[18]、 | 姜南岸,简昂.“准社工”的社区体验[J].社区,2009(16):47-47. |
[19]、 | 姜南岸,简昂.“准社工”的社区体验[J].社区,2009(11). |
[20]、 | 曹成龙.国外老人的“新”生活[J].社区,200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