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痴迷的自然情结--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观与自然诗
引用本文:李增,刘国清. 痴迷的自然情结--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观与自然诗[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02-109
作者姓名:李增  刘国清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泰德·休斯自幼热爱自然,家乡因工业革命而受到的环境破坏给他留下了刻骨的记忆.入剑桥时他广泛涉猎有关人类与自然的著作,毕业后曾与花草和动物为伍数载,更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的日益关注,休斯本人又积极广泛阅读东西方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并深受其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并凸显其作品中.休斯的诗集形成过程也是他自然观形成的过程,其作品记载着他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足迹.

关 键 词:自然情结  自然观  自然诗
文章编号:1001-6201(2004)02-0102-08
修稿时间:2003-12-12

Obsessive Nature Complex-A Study of Ted Hughes'''' Outlook on Nature and His Nature Poems
LI Zeng,LIU Guo-qing. Obsessive Nature Complex-A Study of Ted Hughes'''' Outlook on Nature and His Nature Poems[J].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4, 0(2): 102-109
Authors:LI Zeng  LIU Guo-qing
Abstract:
Keywords:nature complex  outlook on nature  nature poem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相似文献(共20条):
[1]、李子丹.论泰德·休斯的战争诗[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5).
[2]、刘国清.社会历史语境下的生态思想建构--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9-74.
[3]、张晓敏,李杨.泰德·休斯的故土情结与诗歌创作[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5):14-15,19.
[4]、余洁.大自然的意象——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自然观及自然诗[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93-96.
[5]、刘国清.暴力观、双重视角与救世——泰德·休斯自然诗的再认识[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6):73-77.
[6]、龚永新.三峡茶诗散论--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透视[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15-17.
[7]、陈妍.论韦应物诗的盛唐情结[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4):76-80.
[8]、论生态文明的自然观--辩证唯物的生态自然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鲍冬梅,李彬芳,徐志军.隐士的自然与战士的自然--试析华兹华斯和拜伦的自然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52-54.
[10]、刘铁峰.论王昌龄诗中的感伤情结[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9(3).
[11]、王志清.王维的生态观及其诗的生态形质[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5):28-34.
[12]、邹鸿超.赤裸的自然之子:芒克其人其诗[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0-84.
[13]、赵彤.罗伯特·弗罗斯特及其诗歌浅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2):18-19.
[14]、刘国清.异化与超越:泰德·休斯诗歌中的生存之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10-116.
[15]、宋立英.通过用典看温庭筠其人其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112-116.
[16]、赵荣凤.黄裳其人其诗[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70-75.
[17]、于英丽.论薛道衡及其诗歌[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4):68-71.
[18]、彭玉平.论陈寅恪的生命诗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3):1-9.
[19]、韩子英.读罢诗作更识君--评陆世全《鷇吟集》[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3):34-35.
[20]、熊兰.对科学主义自然观的反思[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0-4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