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施莱格尔浪漫主义视域中的现代性问题
引用本文:罗久,姜维端.施莱格尔浪漫主义视域中的现代性问题[J].社会科学,2024(2):69-81.
作者姓名:罗久  姜维端
作者单位:1.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德国早期浪漫派政治哲学研究(1797—1802)”(项目编号:17CZX038);;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具身化理论视域下的柏拉图心灵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022C0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施莱格尔早期哲学—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早期浪漫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深刻性与复杂性。首先,他批评现代文化坚持分析性和反思性的理性原则,导致自然的祛魅和人与自然的疏离。其后,他又对现代的理性形式进行了重新评估,通过将理性反思转化为浪漫诗的反讽,既保持了理性的反思性和批判性,又将这种否定的力量转化为一种让本真的自然得以不断显现的积极的力量。在以反讽为原则的浪漫诗中,自然不再是一个由量化的、分析性的理性建构出来的僵死的物质集合,而是恢复为一个活生生的、创造性的实在。施莱格尔的“浪漫诗”观念突破了古代与现代的截然对立,既批判现代世界的分裂和异化,高扬古希腊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同时又意识到,人类必须通过与这种原始的和谐状态的分离,才能最终在人的理性和所有其他自然禀赋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达到一种更高的和谐统一的状态。

关 键 词:施莱格尔  早期浪漫主义  现代性  自然  浪漫诗  反讽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