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贾冀南,张丽君,陈晓燕.河北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0-92. | [2]、 | 郭树东 关忠良.略论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4-88. | [3]、 | 郭树东,关忠良.略论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84-88. | [4]、 | 徐奇明,陈琳.理工科院校学生的艺术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24(4):493-496. | [5]、 | 邹晓红.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4):69-71. | [6]、 | 刘继芳.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及对策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 [7]、 | 米和平,胡健,任道.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80-83. | [8]、 | 吕振华,常霜林.新时期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路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0-112. | [9]、 | 李文江.浅谈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艺术教育[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61-62. | [10]、 | 李谷静,刘惠.理工科院校校园艺术活动的实践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1-104. | [11]、 | 王静娴.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再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2):15-17,30. | [12]、 | 郑培钢.理工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的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5). | [13]、 | 张协嵩,郑顺吉,徐小帆,黄凤稀,池有忠.福建省属高校文科研究性学习状况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2). | [14]、 | 戴艳军,李力.理工科大学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66-69. | [15]、 | 马瑞敏,张欣,郎永杰.中国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4):70-78. | [16]、 |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机制的反思与构造[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7]、 | 黄昌海.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3):118-122. | [18]、 | 张书平.发挥工科院校人文社科图书的积极作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91-92. | [19]、 | 王园.谈高校技术合同管理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03-104. | [20]、 | 陈莹.农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综合模式的构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5):110-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