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稼轩词的用典艺术
作者姓名:高宽
摘    要: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南宋的辛弃疾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其中之一,就是他继承苏轼所开创的先例,汲取了诗文骚赋用典的成就,将典故大量地引入词中,独树一帜,得到了后代词论家的广泛称誉。徐釚说:“词至稼轩,经史诸子,行间笔下,驱斥如意”(《词苑丛谈》);刘熙载说稼轩词“运用唐人诗句,如淮阴将兵,不以数限,可谓神勇”(《艺概·词概》)。稼轩词的著名研究者邓广铭先生也说:“使用典故之多“是“稼轩词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这样称道,是因为辛弃疾的用典有着迥然别于其它词家的特色。它既不同于庄子的专以荒诞离奇的“三言”来阐发深邃的哲理;也不同于李商隐的醉心于“好对切事”,过于含蓄,使人有雾中看花、隔帘望人之感。至于周邦彦的只在融化庸人诗句上下气力,黄庭坚的崇尚“点铁成金”,与稼轩相比,则只是锤字炼句的工人。稼轩的用典,是以其浩大的气力,多样的方法,随心如意地驱策安排,而丝毫不显斧凿之痕。条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桂琳.稼轩词用典探微[J].北方论丛,2003(1):74-77.
[2]、熊,笃.论稼轩词的用典[J].社会科学研究,2005(1):177-180.
[3]、范进军.试论稼轩词用典的方式[J].船山学刊,2006(1):111-114.
[4]、陶文鹏.稼轩词锤炼字句与对仗的艺术[J].北方论丛,2021(2):5-12,133.
[5]、陈学祖.主体品性的定格和物化——论稼轩词美与用典[J].贵州社会科学,2002(6).
[6]、李定广,陈学祖.试论稼轩式用典的美学意蕴[J].江淮论坛,2003(2):113-117.
[7]、张秉戌.稼轩词试论[J].人文杂志,1979(1).
[8]、聂晓轩.稼轩田园词风神[J].南方论刊,2011(11):93-96.
[9]、稼轩词结构论[J].齐鲁学刊
[10]、徐汉明.稼轩词版本简介[J].齐鲁学刊,1986(4).
[11]、戴武军.稼轩词与理学[J].天府新论,1994(6):67-72.
[12]、木斋.稼轩词本质特征新论[J].中州学刊,2005(4):206-210.
[13]、孙丽,聂晓轩.稼轩词的文化意蕴[J].南方论刊,2011(12):88-91.
[14]、傅俊德.稼轩农村词说略[J].江西社会科学,1989(4).
[15]、崔海正.近年稼轩词研究述略[J].东岳论丛,1996(4).
[16]、赵维江.稼轩词与金源文化[J].江海学刊,1998(4).
[17]、星汉.稼轩词突破格律浅说[J].殷都学刊,2003(3):95-99.
[18]、喻朝刚.稼轩词三首浅议[J].社会科学战线,1982(3).
[19]、陈国华.辛稼轩婉约词论[J].中州学刊,2002(5):72-73.
[20]、李静.鹅湖之会与稼轩词派[J].北方论丛,2004(6):35-3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