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旦遇到公开课大赛,普通话水平高、教态比较有优势的教师就成了种子选手,随之而来的就是成立集体备课组,还一定包括一个多媒体制作高手(如果校内没有只好出钱去请一个),种子选手经过多次试讲进行演练,基本功和火候差不多了,核心组就陪到现场。可以这样说:一个成功的教师背后一定有一个教师群体,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一定要看多媒体的使用状况。可是,(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无可厚非),学生自然也用不着“感叹”教师板书的风彩,课堂练习也不用着卷子。全体学生一起跟着屏幕的翻动吼一遍,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就不必耽心了,其间也不乏学生的朗读,也有教师的提问。但仔细一想,如果没有多媒体,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好像也能实现。扪心自问,这一幕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还在发展着,不知道这算不算作秀。一方面是理论上的大力倡导,被“专家”推崇。另一方面是在现实中严重脱节,教法风景依旧,法还是那个法,路还是走的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