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三言”中的因果报应
引用本文:王引萍.论“三言”中的因果报应[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89(1).
作者姓名:王引萍
作者单位:西北第二民院汉语系
摘    要:晚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包含大量的因果报应内容。多年来,研究者大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内容有严重的消极作用,是“麻醉剂”,削弱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因此,理所应当地视之为封建糟粕。我觉得这种看法既不符合冯梦龙的编者意图,也不符合“三言”的客观实际。因为冯梦龙在“三言”中编写因果报应,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一种使人戒恶从善的强制性力量,其目的在于借此“以警后人”,“劝他为善不为恶”,从而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社会道德伦理、风气习俗归于淳厚。所以它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一味地起消极作用,而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