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朱熹“理生气”:一种心性论的解读——从刘源渌、吴廷栋到唐君毅、牟宗三
引用本文:乐爱国.朱熹“理生气”:一种心性论的解读——从刘源渌、吴廷栋到唐君毅、牟宗三[J].社会科学研究,2017(3).
作者姓名:乐爱国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哲学系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12JZD007)
摘    要:朱熹讲“理生气”,但不赞同解读为如同“母生子”,而是以孟子所谓浩然之气“配义与道”“集义所生”,从心性论的角度加以解读。清代刘源渌、吴廷栋阐发这样的解读。与此相类似,现代学者唐君毅从人的道德生活入手进行解读,牟宗三又用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进行解读,最后把朱熹“理生气”解读为“气之依理而生,依理而行”,或“依傍这理而气始有合度之生化”。冯友兰晚年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虽然没有对朱熹的“理生气”作出解读,但非常强调“气和理的关系是‘依傍’”。至此,朱熹的“理生气”已经被解读为“依傍理而有气”,并得到合理的解释,而成为定论。

关 键 词:朱熹  理生气  刘源渌  吴廷栋  唐君毅  牟宗三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