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未来30年改革的理论思考——基于“人本体制论”的审视
引用本文:常修泽(,男,山东惠民县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学术基金.中国未来30年改革的理论思考——基于“人本体制论”的审视[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3):5-20.
作者姓名:常修泽(    山东惠民县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经济学术基金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摘    要:中国改革下一个30年,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改革。这种“五环式”的改革,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就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无论是与前一个30年相比,还是与1919年以来中国现代史的前三个30年相比,都将是一场更深刻、更伟大的变革。第一,改革的实质在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应从横向、纵向和内核三个层面准确把握“人”的含义;抛弃“人本工具论”,树立“人本实质论”;由“不完全的、基础性人本”向“全面的、高端性人本”渐进式提升。第二,把握“双线均衡”: 即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正之间的最佳均衡点。主要包括推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改革,缓解社会财富“三个倾斜”(向政府、垄断企业和非劳动者倾斜)问题;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解决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税收不合理产生的分配不公问题;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联手,运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机制,缓解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三,促进“三个解放互动”: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以及促进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并使三者互动。第四,在“上”、“下”、“内”、“外”四个方面推进经济领域体制创新。“上”创政府经济管理新体制;“下”创微观基础和市场体系的新格局;“内”创民生性和可持续发展体制;“外”创适应和应对全球化体制。第五,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五环改革”每个环的“中心”;抓住“五环改革”之间的“交扣”性,使之一体化;增强“五环改革”的动力,注意防止“权贵”和“民粹”两种现象,特别是“权贵”问题。

关 键 词:人本体制论  人本实质论  双线均衡论  五环式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公共服务  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收稿时间:2009-02-24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