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高校的内迁
作者姓名:宫炳成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师范人文学院历史系 吉林吉林市132013
摘    要:
抗战初期 ,日军对中国的全面战争 ,使得本已千疮百孔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高等教育亦面临着断裂还是存续的危机。本文拟对国民政府高校内迁的背景、特点及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和深远影响略作阐述

关 键 词:抗日战争  高校内迁  影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薛德枢,张欣.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民主政治趋势问题[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2]、高平平.抗战初期工业内迁运动述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3]、论抗战初期战区工业的内迁[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薛毅.资源委员会与抗战初期东部地区企业内迁[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5):585-591.
[5]、略论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的国防政府作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吴丽华,邢丽雅.抗战初期人口西迁大潮及国民政府的安置措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4-17.
[7]、卫金桂,彭红英.抗战初期日本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政策的演变[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8]、常云平,杨原.抗战期间内迁移民的结构特点[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86-89.
[9]、常云平.试论抗战期间内迁重庆的高等院校[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10]、肖学信.略述抗战初期的全民抗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
[11]、盛美真.抗战内迁中云南社会风尚的变化及转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99-104.
[12]、张珊珍.抗战前国民政府训政的演变[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2):65-70.
[13]、刘韦.近二十年来关于抗战期间我国高校内迁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219-222.
[14]、唐代虎.抗战期间迁渝高校战时社会服务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3):114-120.
[15]、刘文祥,吴骁,姜曦.从流亡学生到内迁干将——抗战初期柯俊先生在武汉的一段重要经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5):1-5.
[16]、童富勇.论国民政府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17]、孙子文.抗战史上艰辛的一页——民营工厂内迁述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18]、范崇山,谢世诚.试论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持久抗战思想[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4).
[19]、陈传海.抗战初期的河南抗日救亡运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20]、张从恒.关于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政府[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