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意识形态意义——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探险历程 |
| |
作者姓名: | 孟远 |
| |
摘 要: | <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一波三折.就民族新歌剧的形式创制来说,不啻一次艺术探险.在组建民族国家的历史关头,延安迫切需要一种民族新形式作为新文化的旗帜.由于文化人与意识形态话语诉求之间的隔膜或错位,<白毛女>的初次排演全面告败.在明确了民族新歌剧的意图后,重新调整的创作组尝试了各种形式,试图在民族化与现代化之间寻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张力,以实现延安新文化的目标.
|
关 键 词: | 民族新歌剧 意识形态意义 民族化 现代化 |
文章编号: | 1005-6378(2008)01-0122-08 |
修稿时间: | 2007-11-2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