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追寻“德性/virtue”的源始涵义——兼论中(儒家)西方古典德性论学理方法的差异
引用本文:方德志.追寻“德性/virtue”的源始涵义——兼论中(儒家)西方古典德性论学理方法的差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2):31-35.
作者姓名:方德志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1AZX009
摘    要:“德性”的源始涵义是指一般自然生命的生生力量,与作为导向生命坏死的“恶性”相对;通过属人的德性伦理学的内在转化,德性则被用来描述人之向善厚生的那种行为动因和道德能力;中(儒家)西方古典德性论伦理学的学理思路分别建之于人之纯粹情感能力和纯粹理性能力之上,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德性论伦理学的话语体系.西方古典德性论伦理学是基于主客对立的认识论方法和物理—生物学的学科背景而构建的,并通过人的那种具有超时空抽象能力为实现个体自我生命的独立繁荣而提供了一种学理理想.儒家古典德性论立足于主客不分和生命体验的方法论建制,根据人之现世生活的“情感积淀”和人之“此在”状态的生命“境界凝聚”而提供了一种学理理想,并且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当代西方德性复兴运动中,从情感角度和情感主义路径构建德性论已成为德性伦理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与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多有汇通之处.

关 键 词:德性伦理  儒家和西方  比较  差异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