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社会科学与学术话语体系重构
引用本文:罗教讲,张东驰.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社会科学与学术话语体系重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2): 8-16. DOI: 10.13438/j.cnki.jdxb.2018.02.002
作者姓名:罗教讲  张东驰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社会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86)
摘    要:社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析到综合再到复杂性科学三个阶段,与之相伴,科学方法论从还原论到整体论再到复杂适应论持续演进。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把被经典科学理性所简化、排除的多样性、无序性、个体性因素重新带回科学的视野,深刻了社会科学家对研究对象的本质的认识,指明了社会科学方法体系创新和突破的方向。但由于缺乏能够满足复杂适应系统研究要求的数据条件和技术手段,使其实际取得的成果远未达到人们的期待。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空前丰富的数据资源与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为社会科学实证研究开辟出新的路径,计算社会科学已经形成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多主体社会模拟、互联网社会科学实验三大方法体系,为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社会实验等研究方法增添了全新的内容。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的技术实现正在成为可能,社会科学正处在一次突破性进展的前夜。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这为中国社会科学实现“弯道超车”准备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国社会科学界应当敏锐地觉察和把握这一重大机遇,积极推动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使之在实现国际学术话语体系重构上发挥重要作用。

关 键 词:计算社会科学  复杂适应系统  大数据  科学方法论  学术话语权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in the Age of Big Data
LUO Jiaojiang,ZHANG Dongchi.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in the Age of Big Data[J].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18, 39(2): 8-16. DOI: 10.13438/j.cnki.jdxb.2018.02.002
Authors:LUO Jiaojiang  ZHANG Dongchi
Affiliation:(Department of Sociology,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Keywords: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s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big data   scientific methodology   power of academic discourse
点击此处可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相似文献(共20条):
[1]、张宏树,王思雨.大数据时代编辑角色的消解与重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56-160.
[2]、韩蒙,向伟.大数据时代中的人文社会科学——挑战与机遇[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4(3).
[3]、蒋伟伟 钱玲飞.大数据环境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力多层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234-240.
[4]、大数据时代环境伦理的重构路径解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李煜.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意义建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
[7]、曹宁,郭舒.大数据时代旅游产业链的重构、产业趋势与对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8]、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当代建构的方向与路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王伟.新时期以来实践美学话语体系的重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7-123.
[10]、肖志敏.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核算体系重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46-49.
[11]、陈平,李梦虺.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4):97-100.
[12]、张艳芬,孙斌.媒体时代的社会评价话语[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4):13-16.
[13]、黄鸣奋.大数据时代的艺术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3-91.
[14]、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治理变革之道[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刘建辉.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方法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25-127.
[16]、大数据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变革新机遇与新挑战[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7]、理论自觉视域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8]、李丽.大数据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挑战及应对[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4):136.
[19]、张颖超.社科类学报编辑规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
[20]、大数据时代下制造类企业的组织创新[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