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偏正态随机波动模型及其实证检验
作者姓名:黄波  顾孟迪  李湛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上海,201620;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52;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52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资助项目(JRXY0903);;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资助项目(09ZS203)
摘    要:首先构建了有杠杆效应的随机波动模型(SV-L),证明了其波动随机项的条件分布为两个偏正态分布,由此称该模型为偏正态随机波动模型(SV-SN).接下来讨论了SV-SN模型的经济含义以及对应随机波动项的统计特征.最后利用沪深两市的指数收益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论为:相对于一般的SV模型,SV-SN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新息具有减弱后期波动之效应;与理论预期一致,单位负新息比单位正新息引致的波动要大.

关 键 词:有杠杆效应的随机波动模型  偏正态随机波动模型  股市指数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相似文献(共20条):
[1]、沈根祥,邹欣悦.已实现波动GAS-HEAVY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1):1-10.
[2]、沈根祥.股票收益随机波动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2):16-20.
[3]、程昀,杨印生.矩阵型网络DEA模型及其实证检验[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5):103-109.
[4]、杨宝臣,苏云鹏.具有相关波动因子的广义随机波动HJM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9):77-85.
[5]、吴鑫育,谢海滨,汪寿阳.双因子随机条件极差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20,23(1):47-64.
[6]、郑挺国,左浩苗.基于极差的区制转移随机波动率模型及其应用[J].管理科学,2013,16(9):82-94.
[7]、苏云鹏.随机波动HJM框架下可违约债券市场波动结构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5,28(1):122-132.
[8]、杜子平,张世英.向量随机波动模型的共因子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2,5(5):1-5.
[9]、孙米强,杨忠直,余素红,宋军.基于随机波动模型的VaR的计算[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1):61-63.
[10]、郦解放,费金叶.我国石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率分析——基于随机波动模型[J].经营与管理,2014(11):114-117.
[11]、魏宇.金融市场的多分形波动率测度、模型及其SPA检验[J].管理科学学报,2009,12(5).
[12]、乌画,易传和,杜军,贺正楚.基于多元随机波动模型的信用风险衍生定价[J].管理科学学报,2010,13(10).
[13]、吴鑫育,李心丹,马超群.混合正态双因子已实现SV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9,32(2):148-160.
[14]、张典.对我国股指价格随机游走假定的实证检验[J].经营管理者,2011(1):35.
[15]、多分形波动率预测模型及其MCS检验[J].管理科学学报
[16]、段云,王福胜,王正位.多个大股东存在下的董事会结构模型及其实证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1).
[17]、吴鑫育,杨文昱,马超群,汪寿阳.基于非仿射随机波动率模型的期权定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1):1-7.
[18]、柏满迎,郝军章,翟嘉,赵越强.巨灾权益连结卖权定价模型研究:基于随机波动率与随机利率条件[J].管理工程学报,2019,33(3).
[19]、徐梅,张世英.基于小波变换的长记忆随机波动模型估计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1):7-14.
[20]、董松挺,王高,赵平.拓展的Gamma-Gamma随机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52-5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