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吴圣刚.先进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发展[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54-56. |
[2]、 | 王永和.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4):106-109. |
[3]、 | 张红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当代传承[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96. |
[4]、 | 凡奇,孙守安.先进文化与当代大学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53-56. |
[5]、 | 肖群忠.中国先进文化代表与当代文化建设[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
[6]、 | 鞠德峰.哲学基本问题形态与思维方式转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7-12. |
[7]、 | 张建光.论当代先进文化建设[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2):5-8. |
[8]、 | 郭晓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建设[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17-122. |
[9]、 | 胡良甫.当代文化心理与中华民族精神[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2). |
[10]、 | 章修明,阎曼利.论先进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培育[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20-22. |
[11]、 | 谷立平.“和”文化孕育的中华民族精神传统及当代转换[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80-184. |
[12]、 | 何志钧.信息文化潮流与当代审美文化的范式转换[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1):117-120. |
[13]、 | 李成实,李松岭.五溪文化的当代转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5-27. |
[14]、 | 王锦慧,李卫朝,方亮.当代农民文化诉求与基本文化权益保障[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091-1095. |
[15]、 | 杨余春,朱蓉蓉.吴文化的基本特点与当代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104-108. |
[16]、 | 谢忠凤.长江文化生态与民族精神形态[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6):57-59. |
[17]、 | 邹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特性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2):84-88. |
[18]、 | 陈炳璋.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
[19]、 | 夏红莉.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J].宿州学院学报,2004,19(1):1-3. |
[20]、 | 徐腾.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