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符码实践中的权力逻辑:教育不平等的新视角
引用本文:谢小平,周利敏.符码实践中的权力逻辑:教育不平等的新视角[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103-107.
作者姓名:谢小平  周利敏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07C048)阶段性成果.
摘    要:符码理论是伯恩斯坦的重要思想,为解释西方学生学业成败和教育不平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核心问题是:学校如何成为阶级再制的场域,符码、阶级和权力三者存在何种关系?以往研究认为学校教育是达成阶级平等流动的重要途径。然而,伯恩斯坦却发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符码背后蕴藏权力分配与社会控制原则,导致了教育不平等。学生来自不同阶层,言说符码有差异,造成学习起点明显差别。出身不利家庭的学生并未因学校教育而改善其学业成就不利现象,反而随着时间的增加,与中、上阶层学生之间的差距扩大。因为国家的课程都是精致型编码,饱含中产阶级语言特点,因此,中产阶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容易成功,而劳工阶级学生容易失败,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也许是改变这一弊病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伯恩斯坦  语言  符码  权力  控制
文章编号:1673-8004(2008)03-0103-05
修稿时间:2008年1月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