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下宫之难”发生原因新探——对《史记·赵世家》的文字误读是导致争讼的根本原因
引用本文:孟世平.“下宫之难”发生原因新探——对《史记·赵世家》的文字误读是导致争讼的根本原因[J].晋阳学刊,2013(6):23-29.
作者姓名:孟世平
作者单位:洛阳市吉利区人民防空办公室,河南洛阳471012
摘    要:《史记·赵世家》对发生于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下宫之难”和“赵氏孤儿”的记载,史家多以为与《左传》和《史记·晋世家》文字不合,认为司马迁记此尽采战国传说,妄诞不足为信史,使这一重要的历史史料成为不可采信的文学故事.其实这是由于后人对《赵世家》文字误读所致.“下宫之难”是春秋时期晋国卿族势力对晋国执政地位争夺导致的一场灾难性事件.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与诸将攻赵氏下宫,罹难的唯有赵朔,赵同、赵括、赵耍齐不仅未与同难,而且共同参与了对赵朔的迫害,利用这场劫难实现夺嫡的目的.晋景公十七年,晋杀赵同、赵括,是这一事件的延续,韩厥为主使,以赵庄姬之谮为借口,在栾、郤为证的基础上,复立赵武,使赵盾、赵朔为赵氏嫡传地位得以延续.《左传》及其它先秦文献与《赵世家》叙述非但没有抵牾,且能证明“下宫之难”和“赵氏孤儿”史实的存在,司马迁的记载又能弥补《左传》等史料的缺失.

关 键 词:下宫之难  误读  权力争夺  夺嫡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