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家族相似"
引用本文:张奎志.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家族相似"[J].江海学刊,2010(3).
作者姓名:张奎志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摘    要: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家庭相似"(family resemblance)理论.当借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来考察文学接受活动时,就会发现,在文学接受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家族相似".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已经注意到了文学接受活动中"家族相似"现象.康德的"共通感"和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的"共通性"就涉及"家族相似"问题;而"审美移情说"、"心理距离说"、"俄狄浦斯情结"、"同形同构说"都不同程度地隐含着"家族相似".中国古代也有关于文学接受中"家族相似"方面的论述.文学接受中的"家族相似"可以是读者和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相似性,也可以是读者(包括批评者)和作者之间的相似性.文学接受中的"家族相似"也带来了批评中的"偏袒".

关 键 词:"家族相似"  文学接受  偏袒的批评

"Family Resemblance" in Literary Receptive Activity
Zhang Kuizhi."Family Resemblance" in Literary Receptive Activity[J].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Bimonthly),2010(3).
Authors:Zhang Kuizh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