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慈孝伦理在少子老龄化社会如何转化 |
| |
作者姓名: | 刘东升 |
| |
作者单位: |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辽宁沈阳 110004 |
| |
摘 要: | 慈孝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其以亲慈子孝的家庭代际伦理为起点,推而扩之为社会国家的公共伦理,并以亲子天然血缘之情与"天生民而立之君"之道均以"慈幼之"的天道为最高依据,以自然农业经济生产方式和聚族、聚业而居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维系传统中国人代际间亲慈爱子—子敬孝亲的家庭和睦以及君慈惠民—忠君体国的社会稳定秩序.时至今日,慈孝观念和行为仍然是中国家庭伦理的底色,也是国家制定国计民生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但随着少子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冲击,出现了家庭主体缺失、多元,以及国家社会的公共伦理层面都面临全方位可持续地承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一老一小"慈孝压力的新情况,传统慈孝伦理急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关 键 词: | 慈孝伦理 家庭伦理 公共伦理 少子老龄化社会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