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的网络空间社会认同 |
| |
引用本文: | 吴茜. 后真相时代的网络空间社会认同[J]. 创新, 2019, 13(3): 57-65 |
| |
作者姓名: | 吴茜 |
| |
作者单位: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北京,100024 |
| |
摘 要: | 后真相时代的认同主要发生于网络空间,是社会结构性转型的冲突表征。个体脱离整体性社会,如陌生人、异乡客般游荡在互联网空间中,表面上个体通过网络事件以情绪宣泄对结构性权力宰制的不满,实则是为个体身份的存在、个体的主体性意义寻找合理的空间。后真相时代的网络空间认同生产机制主要以观点、事件的象征叙事与符号表征传递情感,并通过在场网络空间与缺场网络空间中集体组织的权力制度、互动规则、惩罚机制等内化认同。后真相时代的认同往往以抵抗性认同为主,以情感性而非制度性群体组织为认同的主要内化路径。由于身份的多元性,个体认同具有流动性、情绪性、多元性等特点,解构了现实社会的制度性认同,使得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疏离且不信任,从而引起认同的异化。面对后真相时代社会认同的异化,需要社会整合与社会规制的双重路径,为个体寻找多元认同的制度出口及精神的情感归宿。
|
关 键 词: | 后真相时代 社会认同 现代性 网络空间 |
Social Identity of Cyberspace in Post-truth Era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