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齐国文字中的“遂”
引用本文:李家浩.齐国文字中的“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作者姓名:李家浩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    要:这三字的写法略有出入,但它们的用法相同,是同一个字。“(?)”的字形比较奇特,过去有许多学者认为它的上部与古文字“者”的上部形近,从而认为“(?)”与“者”同音,将B_1读为“都”,A_1、A_2读为“徒”。其实这种说法是靠不住的。虽然B_1所从“(?)”旁的上部与古文字“者”的上部形近,但是B_2、B_3和A所从“(?)”旁的上部却与古文字“者”的上部差别较大,尤其是与它们同时代的齐国文字“者”的上部差别更大,大家不妨将它们跟子仲姜鎛的“都”字和叔弓鎛的“堵”字所从“者”旁,以及子禾子釜、印文、陶文等的“者”字比较一下。所以我们说旧认为“(?)”与“者”同音,将B_1读为“都”,A_1、A_2读为“徒”,是靠不住的。此外,“(?)”字还有“光”、“先”、“儿”、“耑”、“徵”等不同释法,都跟字形差别较大,在此就不一一辨析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