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及其分化--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面相 |
| |
引用本文: | 高瑞泉. 主体性及其分化--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面相[J]. 甘肃社会科学, 2004, 0(1): 3-9 |
| |
作者姓名: | 高瑞泉 |
| |
作者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062 |
| |
摘 要: |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哲学变革开始的.探讨当代中国的哲学走向,对于理解这一历史时期及其发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具有关键的意义.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更多地讨论并发展了主体性的哲学理论.它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物质方面的发展史程;第二个方面是人类主体的内在主观进展."主体性"的提出及其被广泛注意,是哲学主流转变的一个信号,集中表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追求.主体性讨论最初主要是在认识论视域内,很快进入存在论、价值论、历史观广泛领域,涉及历史主体性、伦理主体性等形而上学.中国哲学正在经历着现代性追求到现代性反省的复杂历程.
|
关 键 词: | 主体性 中国哲学 现代性 走向 |
文章编号: | 1003-3637(2004)01-0003-07 |
A Study on the Mental Phenomenon in Transformational Period of Chinese Society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