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问题的诠释史——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
引用本文:徐英瑾.关于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问题的诠释史——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J].学术月刊,2005(4).
作者姓名:徐英瑾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 讲师哲学博士
摘    要:在独立于欧洲大陆的现象学运动情况下,维特根斯坦曾经在1929年初重返剑桥大学之际提出了一个他自己的“现象学”版本。那么,他对于“现象学”的界定是什么? 他的这种想法是在什么时候并如何形成的? 这种思想在其哲学转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他的“现象学”与胡塞尔的相关思想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自从斯皮格尔伯格在1968 年发现所谓的“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之谜”以来,国际学术界已经提供了不少诠释维氏这一思想的方案。本文将对这些海外学者业已取得的成果作一番梳理,以彰显研究维氏“现象学”问题的学术意义以及这一研究自身的客观难度,并为中国哲学界介入该话题的讨论提供基本的学术背景。

关 键 词:维特根斯坦  现象  现象学  感觉予料  语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