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十大城市群的证据
作者姓名:张辽  杨成林
作者单位:[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2]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的中国经济去工业化问题及对策研究》(13CJL00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YS155613051)
摘    要:采用基于变异系数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度量2002-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收敛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十大城市群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程度、生态环境状况、资源供给能力方面呈现显著的差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没有与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保持一致;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收敛特征具有分区域特点,全国样本具有非绝对收敛但条件收敛的特征,东部地区城市群绝对收敛特征不显著,但条件收敛特征较明显,而中部与西部城市群具有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程度等变量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之间正向相关,但其影响程度在不同区域具有显著差异。

关 键 词:灰色关联  可持续发展水平  资源供给  绝对收敛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相似文献(共20条):
[1]、曾鹏,张东冬,秦艳辉.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空间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6):118-121.
[2]、向丽,胡珑瑛.中国十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7(16):126-130.
[3]、曾鹏,程皓,邱雪晨.中国十大城市群国际贸易平稳度空间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7):113-117.
[4]、曾鹏,;程皓,;邱雪晨.中国十大城市群国际贸易贡献率质量空间比较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6):61-67.
[5]、吴功亮,蔡悦灵.中国十大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多维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7):92-95.
[6]、何里文,袁晓玲,邓敏慧.我国十大城市群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134-137.
[7]、卢万合,刘继生.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的比较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2):60-64.
[8]、向丽,黄文炎.十大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空间分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7(19):87-90.
[9]、就业结构、文化教育和城市规模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经验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
[10]、杨莎莎,晁操.十大城市群人口-经济空间集聚均衡特征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7(7):116-120.
[11]、张俊瑞,郭慧婷,贾宗武,刘东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化工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23(5):32-38.
[12]、谷彬.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来自历史数据修订的史实证据[J].统计研究,2009,26(8):63-70.
[13]、曾鹏,张凡.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7(10):94-98.
[14]、马宇.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山东烟台的调查证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3):94-100.
[15]、郭淡泊.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5):96-101.
[16]、任高飞,陈瑶瑶.组织知识分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来自Meta分析的证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3(3):117-128.
[17]、李杏,M.W. Luke Chan.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影响因素——来自中国地域的面板因果关系分析[J].统计研究,2009,26(8):81-88.
[18]、柳松,颜日初.影响资本结构的公司特征因素--来自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统计与决策,2005,43(18):31-34.
[19]、欧阳建国,欧晓万.中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12):38-40.
[20]、王艳丽,刘传哲.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来自中国的证据[J].统计与决策,2006(17):86-8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