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技术治理下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异化——基于H市M区农村的实地调查
引用本文:陈锋,朱梦圆.技术治理下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异化——基于H市M区农村的实地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1):38-45.
作者姓名:陈锋  朱梦圆
作者单位:1. 北京工业大学 文法学部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市 100124;2. 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 北京市 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研究”(15CKS022),项目负责人:陈锋。
摘    要:在精准扶贫和技术治理背景下,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日益技术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但仍然发生异化,具体表现为“合法证明”下的欺瞒保、程序正义上的人情保、维稳目标下的治理保三种主要类型。技术治理以程序正义为基础,并无法保证实质正义,且可能异化为程序主义。熟人社会作为技术治理的社会基础,致使低保政策实践刻上关系主义的人情政治烙印,难以消除非正式治理的弊端。高压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则消解了技术治理的单向性、精准性,使基层组织产生目标替代,同时诱发被治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生产,低保因此成为乡村整体性治理的资源和手段。消除技术治理下国家政策实践的异化,要将实质正义纳入考量目标,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再造乡村社会并增强治理能力,避免由于基层治理能力不足而通过国家政策资源作为统筹补充,进而导致国家政策执行的异化。

关 键 词:低保  技术治理  程序主义  熟人社会  目标管理责任制
收稿时间:2017/9/1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