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李晓红,李跃,张磊.“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的教学管理与服务[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 |
[2]、 | “国培计划”视角下乡村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以娄底市乡村教师培训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3]、 | 李祥.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七十年回顾与展望——基于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的二维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72-80. |
[4]、 | 江新华.我们是如何实施“国培计划”项目的——湖北师范学院实施“国培计划”的具体做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23-125. |
[5]、 | “国培计划”研修项目班结业典礼掠影(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6]、 | 许冰灵.基于PBL模式的园长培训流程探索——以“国培计划”中西部园长培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4):131-133. |
[7]、 | 江新华,石教磊.如何使“国培计划”置换项目中的顶岗学生收益--湖北师范学院“三阶段”培训模式简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
[8]、 | 霍东娇.我国美育政策工具的使用及改进策略--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22(1). |
[9]、 | 廖小明李东航,吴小丽.基于新“国培计划”实施的思想品德学科学习共同体构建实证调查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47-56. |
[10]、 | 张小林.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国培计划”实施经验与启示--以湖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培训项目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3(11). |
[11]、 | 李晓延,贺思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研究——基于麦克唐纳尔和埃尔莫尔政策工具的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70-176. |
[12]、 | 江滢.“国培计划”顶岗置换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17-121. |
[13]、 | 吕敏霞.河南省实施“省培计划”的成效、问题与改进建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6):37-41. |
[14]、 | 杜宝贵,陈磊.基于政策工具-创新链二维框架的辽宁省智能制造产业政策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4):304-311. |
[15]、 | 周勇,米加宁.政府监管体制的困境与反思--基于食品安全政策的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
[16]、 | 陈世香,张静静.基于“价值链-政策工具”框架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2):14-22. |
[17]、 | 邱林萍,宋国强,周田田,刘梦.基于二维分析框架的我国互联网医疗政策量化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332-337. |
[18]、 | 涂毅,王牧华.关于中小学减负政策实施的反思与改进——基于“剧场效应”的视角[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7(1):70-77. |
[19]、 | 李俊群.对“限塑令”政策的分析和反思[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23-25,35. |
[20]、 | 对“限塑令”政策的分析和反思[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