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网络民俗研究的理论逻辑和“概念性框架”
引用本文:徐国源,曹志伟.网络民俗研究的理论逻辑和“概念性框架”[J].江苏社会科学,2023(2):194-201+244.
作者姓名:徐国源  曹志伟
作者单位:1. 苏州大学文学院;2. 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
摘    要:数字化传播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环境被互联网影响和重塑。互联网中勃勃新生的大量新型民俗事象,反映出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生活语境中发生了深刻衍变。这类在网上生产、传播的新民俗,虽保留了传统民俗的“种”的基因,但也反映出因社会生活内容更新、数字化传播所带来的诸多衍变,且已蜕变为栖居网络空间的“新民俗”。基于数字化时代“民俗”出现的变化,民俗学研究既要关注数字化时代社会正经历的“再习俗化”过程,聚焦网络民俗的“元问题”并作出整体性观照,展开网络民俗的多学科、系统性研究;同时也要积极跟进互联网时代生活数字化带来的民俗学概念性框架的新议题,拓展原有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推动民俗研究理论范式创新和现代民俗学学科建设。

关 键 词:网络民俗  数字传播  民俗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