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战国时代《诗》《书》文体的模拟与破体
引用本文:陈民镇,党圣元.战国时代《诗》《书》文体的模拟与破体[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97-106+238.
作者姓名:陈民镇  党圣元
作者单位:1. 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中华文化研究院;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3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出土《诗》类文献研究”(21DTR035);
摘    要:战国时代,知识阶层在研习《诗》《书》等经典的基础上,创作出模拟《诗》《书》文体的篇章,这种模拟行为表明当时人们对《诗》《书》的文体体式已有较明晰的认识,反映了文体观念的逐步自觉。上博简《交交鸣乌》《多薪》当是对《诗》的模拟,上博简《卉茅之外》《李颂》以及《楚辞·橘颂》则是在模拟《诗》的基础上的新变,为楚辞之先声。清华简《保训》可视作对《书》的模拟。在经典传承基础上的“尊体”与“破体”,促成了战国时代的“文体突破”。

关 键 词:《诗经》  《尚书》  模拟  尊体  破体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