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发荣”之象与“滋长”之意
引用本文:陈思广.“发荣”之象与“滋长”之意[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3):49-58.
作者姓名:陈思广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16ZDA191);“四川大学学派培育项目”资助
摘    要:得益于《大同报》与《新满洲》的长篇小说征文而有所谓“发荣”的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定型于征文所倡导的中心意识及获奖作品的导向意义,其“滋长”之意亦运行在日本及“伪满洲国”所限定的文学轨道上,只有极少数作品与之保持距离,这使得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大多具有浓烈的殖民意味。只有极少数作品反映了一代青年的时代症候,令人感到“伪满洲国”众多青年精神上无所依托,时时处于一种令人绝望的孤独与幻灭感中。这一“发荣”之象与“滋长”之意使得东北沦陷区的绝大部分长篇小说成为文化伪劣品(甚或剧毒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只有极个别作品显示出一定的文学史意义。这也是由东北沦陷区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关 键 词:东北文学  东北沦陷区  长篇小说  发荣  滋长  
收稿时间:2021-03-26
修稿时间:2021-05-15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