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 |
| |
作者姓名: | 孙爱军 张建平 葛扬 |
| |
作者单位: | 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2.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3YJA79006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180);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4MLC004) |
| |
摘 要: | 科学认识数字经济与城乡差距的关系对于实现城乡融合有着重要意义.数字经济以数据作为主要劳动对象,以现代信息网络平台为劳动工具,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生产业态,通过重组经济结构,作用于城乡差距的变化规律.具体而言,从互联网经济与数字金融两个维度衡量数字经济水平,并从城乡收入数量差距、城乡消费总量差距、城乡消费结构差距3个维度构造城乡差距指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采用地理邻接关系的二进制和地理距离两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别从时间维度和区域视角对数字经济作用城乡差距的经济学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在使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检验后,结果依旧稳健.二是在机制分析层面,数字经济会通过市场化程度、劳动力配置和营商环境对城乡差距起到缩小作用.三是数字经济对城乡差距有显著为负的直接效应,即本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凭借"集聚效应"显著缩小本地区的城乡差距;间接效应为正,即由于"虹吸效应"的存在,本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会显著扩大相邻地区的城乡差距.在此基础上,从厚植有利于农村数字化发展的数字沃土、完善数字经济下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体制机制与构建数字经济成果共享机制等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关 键 词: | 数字经济 城乡差距 市场化程度 劳动力配置 营商环境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