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刘复生.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
[2]、 | 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4(5). |
[3]、 | 王国良,郭蕾.欧阳修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6):45-48. |
[4]、 | 陈昌云.北宋的诸葛亮评价与宋代新儒学复兴[J].东方论坛,2015(2):28-32,36. |
[5]、 | 阴东菊.北宋名臣范仲淹[J].山西老年,2003(4). |
[6]、 | 李觏对北宋儒学复兴的哲学构思[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7]、 | 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主将——曾巩[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3):63-73. |
[8]、 | 诸葛忆兵.范仲淹与北宋士风演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5). |
[9]、 | 李存山.范仲淹与宋代新儒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5-13. |
[10]、 | 郭学信.略论北宋儒家士大夫在儒学复兴中的贡献[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
[11]、 | 周良发.儒学复兴与大陆新儒学[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5-39. |
[12]、 | 试论范仲淹与北宋理学的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3]、 | 卢晓河.范仲淹戍边战略的儒学特质[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
[14]、 | 李永富,岳晗.儒学复兴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7,11. |
[15]、 | 萧姝.北宋名臣范仲淹(一)[J].社区,2013(17):18-19. |
[16]、 | 萧姝.北宋名臣范仲淹(二)[J].社区,2013(20):16-17. |
[17]、 | 李伏清.再论柳宗元与儒学复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6):110-113. |
[18]、 | 汉代儒学复兴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 | 杨庆中.儒学复兴与西学的充分中国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6):10-13. |
[20]、 | 史明轩.新加坡儒学伦理的复兴与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19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