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班固的“赋颂”理论及其《两都赋》“颂汉”的赋史意义
引用本文:何新文,王慧.班固的“赋颂”理论及其《两都赋》“颂汉”的赋史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36-142.
作者姓名:何新文  王慧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汉儒言《诗》有"美、刺"之义,影响至赋即为"讽、颂"二端。西汉赋偏重于讽,东汉赋主于颂,而完成这一变化的标志性人物是班固。生逢东汉中兴之时的班固,既承儒家《诗》学传统,更受社会清明、帝王倡导、颂文兴盛等时代氛围影响,作赋与论赋皆以"颂汉"为旨归,所谓"述叙汉德"、"润色鸿业"、"光扬大汉",不仅实现了汉赋由讽而颂的转圜,也从此奠定了盛世而赋的"赋颂"传统,颇具"赋史"意义。

关 键 词:美刺与讽颂  班固赋论  汉颂  《两都赋》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