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农村“闪婚”:父权文化下的“本地婚”
引用本文:刘升.农村“闪婚”:父权文化下的“本地婚”[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4-49.
作者姓名:刘升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193
摘    要:本文以父权为视角,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框架,借用传统乡村社会中以宗族、人际关系网为基础的组织体系和通过亲属关系、面子体系等构成的象征体系,深入分析农村“闪婚”的本地化成因.本文认为,传统父权文化并没有因现代思想的冲击而消逝,而是在当下农村继续发挥作用.在打工经济限制青年男女返乡时间的背景下,受父权思想影响的父辈群体为了保证家族的传宗接代,以教化权力为基础,通过打、拉、限、借的方式规训子女的择偶地点,建立起本地的通婚圈.这一模式使得青年男女的择偶时间和择偶地点只有在年假时才得以短暂重合,择偶时间被大大缩短,由此产生了新的择偶方式——“闪婚”.

关 键 词:农村婚姻  通婚圈  父权  本地婚  闪婚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