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保护的经验——以融水苗族坡会群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徐赣丽 |
| |
作者单位: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
| |
摘 要: |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经过了舆论宣传、社会动员、普查摸底、申报及建立各级名录体系、公布传承人名单等步骤之后,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新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建立和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把保护工作的各项举措落实在实处,以及落实在基层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社区的关系如何?相关国际法文件中对于社区保护是如何定义的?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已有哪些有益的经验?在基层社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又有哪些重要的实践?本期笔谈,我们邀请了三位学者分别就上述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以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领域引起关注和讨论。
|
关 键 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基层社区 苗族自治县 保护工作 芦笙文化 民众 融水县 民族文化 地方文化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