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历代金属货币使用价值研究
引用本文:史自力,邹兰新,李帷笳.历代金属货币使用价值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2):124-127.
作者姓名:史自力  邹兰新  李帷笳
作者单位: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2. 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郑州,450002
3.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中国古代货币有"虚实"之说。按照传统的"货币虚实论",货币可分为实物货币、硬通货实钱、硬通货虚钱、纸质货币四个层次。硬通货实钱,即以金、银、铜、铁、锡等金属为材料铸造的货币。它在通货四个层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历代货币流通实行以铜币为主的复本位制。铜币在我国流通时间最久,长达三千余年。这与我国小农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不发达的国情有直接关系。金属货币价值比,大致为10000:1000:10:1。就是说,十个铁钱等于一个铜钱,一贯钱(即一千钱)等于一两白银(即十钱重),十贯钱等于一两黄金。这一比例与我国用作货币铸造材料的几种金属的产量有直接关系,货币价值与金属产量之比很恰当。货币的价值落实在换取多少实物上,在我国古代,则主要落实在换取的谷米和布帛的数量上。历代金属货币和实物的正常价比大概为一两白银,相当一贯钱,或一匹布帛,或一石粮。

关 键 词:通货  价值  硬币  货币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