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诗学传统中的“光焰”之喻
引用本文:张德懿,徐雁平.中国诗学传统中的“光焰”之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12):171-177.
作者姓名:张德懿  徐雁平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清代文人结社丛考”(0845)、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英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集海外传播问题研究”(23YH67C)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东西方早期哲学将日光或烛光作为喻体,日月星辰光辉普照、运行有常的特点,进入文学批评中指代经典作品的道德与文采。宋人以李、杜诗歌“高”与“幽”的特点解释韩愈“光焰万丈长”的比喻。与之对比,严羽提出“透彻玲珑”的观照、书写模式更倾向于王、孟诗直接呈现外界景物与内心感发过程的风格。“光焰”之喻在明清感兴诗学拓展、深化,明人如许学夷将“光焰”分为内外两种,对应李、杜诗歌的天才与人力之别,也指情感外扬与潜气内转两种写法。清人如王夫之通过杜甫诗中偶然兴会式抒情,提出“现量发光”,承续“直寻”的诗学传统。此外,“烛光”也作为读者与作者“神会”的媒介,出现在诗集序跋书写中。

关 键 词:  诗话  李杜优劣  感兴  抒情传统
收稿时间:2023/9/1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