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
引用本文:陈大勇,冯佳文,裴光术,罗敏.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180-184.
作者姓名:陈大勇  冯佳文  裴光术  罗敏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400044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yjg123055);重庆大学思政课题“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社会实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因而,在研究生教育中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必然途径。当前各高校开展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进行了归因分析,提出建立四位一体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构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的资源优势,科学建立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关 键 词:研究生  社会实践  培养  机制

On Mechanisms of Social Practice Capacity-building of Graduate
CHEN Dayong,FENG Jiawen,PEI Guangshu and LUO Min.On Mechanisms of Social Practice Capacity-building of Graduate[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3,19(6):180-184.
Authors:CHEN Dayong  FENG Jiawen  PEI Guangshu and LUO Min
Institution:Graduate Schoo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 R. China;Graduate Schoo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 R. China;Graduate Schoo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 R. China;Graduate Schoo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 R. China
Abstract:
Keywords:graduate  social practice  train  mechanisms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